有李小白的地方,就有飘扬的国旗。举着国旗冲过终点,已经成为跑者李小白的经典标配。这不,国庆节当天,奔跑的李小白与五星红旗,登陆了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。
这是中国“马拉松跑步人物”第一次站在“世界的十字街头”。上一次中国红亮相,还是2018年3月30日至4月1日,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。但,以跑者个人身份亮相时代广场,这还是第一次。难怪有人评价:“一般都是国家元首或商界奇才,我们中国马拉松跑者也上了!”
61岁的李小白,素有“模特教父”之称,新丝路时尚集团创始人、新丝路的名誉董事长,可谓时尚界的“执牛耳者”,但如今,他却甘愿华丽转身为一名普通的马拉松跑者,成为广大跑者嘴里的“小白哥”或“小白总”。迄今,小白哥已跑完777(7天7大洲7个马拉松)、两圈六大满贯、将近200个全马,2016年荣膺中国马拉松年度跑步人物。
他,究竟为何要登陆纽约时代广场?
“如果说是为中国马拉松作秀,那我非常愿意”
登陆时代广场?很多人第一反应是,这不是作秀么?小白哥大方地坦承,如果说用这个方式是为中国马拉松作秀的话,那他觉得非常愿意。
作秀的话题,对小白哥再熟悉不过了。想当初他带来一群美女为新丝路做推广的时候,要开新闻发布会,就在广州红十字会,选择了义务献血。不仅众多模特,包括工作人员和他自己,他们一起上阵当场进行献血。事后有记者说,这不就是为了作秀吗?小白哥当时就大大方方地承认,对啊,我们就是作秀。如果我们通过这种作秀,能推动所有人都去关注义务献血、并积极亲身参与义务献血的话,那有何不妥?
小白哥说,在时代广场,他以中国马拉松跑步人物的身份亮相,就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每一个跑者跑马拉松的初心都不一样,但跑着跑着最后的共同点就是,马拉松给我们诠释了新的精神,注入了新的力量。马拉松给我们这个民族和当下的中国带来了很多的正能量。“我很愿意为中国马拉松的推广尽绵薄之力,愿意付出精力去做一些公益的事情。”
小白哥此前也很忐忑不安——在纳斯达克大屏上秀一下,难免有人说他是图名图利。其实,如果要论名利,凭他在时尚界的教父地位,要风得风要雨得雨。这个时尚圈可比跑圈大多了,有影响力多了。不过,过去20年,他并不太想出名,反而拼命地往幕后躲,避之不及。而今,为了中国马拉松,以前不喜欢代言的小白哥,笑称自己却非常乐意“献身”。理由很简单,马拉松代表了坚韧不拔的精神,代表积极向上的正能量,当下中国很需要这样的正能量。
最早的一批丝路使者
这并非李小白第一次登陆纽约。
早在2000年9月5日,以“走近中国”为主题的2000年中华文化美国行展览在纽约贾维茨中心开幕。其中,由新丝路公司制作的中国服装服饰动态展演,无疑是全场的热点,40名模特、每天2场、每次40分钟左右的历代、民族和现代服装表演,成为引爆纽约时装界的最大亮点。持续4天的盛大演出,便是李小白的杰作。
按李小白的说法,这就是搭建美丽的丝绸之路,是新的丝绸之路。而他的公司,当初在取名的时候,考虑到中国古代就有丝绸之路,于是叫新的丝绸之路,简称新丝路,寓意着改革开放以后,要沿着一条新的路走向世界。小白哥的新丝路模特,不仅走向纽约,也走向巴黎、柏林走向全世界,把中国服饰文化和改革开放后的风采展示给了全世界的人民。
十几年后,李小白再登陆纽约,是在纽约马拉松,以一名普通的中国马拉松跑者的身份。而今,又多了一个在纳斯达克大屏亮相的契机。
据悉,此次与李小白相继亮相纳斯达克大屏的还有夏伯渝。今年5月14日,这位无腿登山家43年来第五次挑战珠峰,终于成功登顶,成为中国第一位登顶珠峰的残疾人。
无论是61岁的李小白,还是69岁的夏伯渝,都代表了一种中国形象,代表了梦想与坚持,更是新丝绸之路的使者,向全世界共同讲述中国故事。
“每个人都应成为国家软实力的代言人”
对小白哥,中国田协主席段世杰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评价:“国旗哥李小白已经成了中国马拉松跑者的标志,他展现的是中国风貌,诠释的是中国精神”。
小白哥说,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。富起来,我们才有机会跑起来,去世界各地跑。而走出国门,每一个跑者就是国家形象的代表。我们每个人做的每一件事,一举一动,都代表着国家形象。
他还记得,我驻某国的大使跟他说,希望更多的中国跑者能跑向世界,希望多展示我们的软实力。一提到中国游客,很多国家就形成了负面印象,说中国人只知道买买买,又吵又乱。我们国家的软实力,很需要更多的文化输出,其中就包括奔跑着的马拉松跑者。小白哥听闻后,非常痛心。他由此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也更加维护国家形象。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每次比赛举着国旗冲过终点。
谈到777、北极点马拉松等,很多人说这就是一个土豪参加的赛事,没啥意义。而李小白不这么看。777之类的商业赛事,确实花费不菲,但这不是只针对中国人,事实上老外要想参加也得交同样多的钱。比如北极点马拉松,参赛者三分之一都是中国跑者,这当仁不让地展现了中国的实力,用不着谦虚。而像六大满贯中的波士顿马拉松,全世界都要通过BQ,执行同样的标准,中国跑者动辄数百人。这同样是实力,都很重要,都值得赞许。
“马拉松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,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有义务去为中国马拉松的发展做一些事,为中国做一些事。”小白哥说,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国家软实力的代言人。如果能推动中国马拉松向前发展,我们民间每个跑者都有义务去做,都乐意去做。
这就不难理解小白哥为什么在比赛中一边跑,一边捡起矿泉水瓶。环保意识不是停留在嘴上,而是在实际行动中:
(这是风11拍摄的一张图,小白哥在2017年越山向海赛道中的经典一瞬。我也正是通过这张图片,重新认识了李小白。)
“我是菜鸟李小白”
每次聚会,小白哥聊到跑步的时候,习惯性地称自己是个“跑渣”,是个“菜鸟”。然后,遭到一群人围攻:“哎哟,我是一个跑渣,也就跑了100多个马拉松”、“嗯嗯,就是跑了两轮六大满贯的跑渣”、“你不是气人嘛,随便一刷就进了330,还跑渣??!!”
每每这个时候,小白哥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,但很快他又很认真地探讨起跑步的技术问题。比如研究什么是有氧、无氧跑,用鼻子呼吸还是用嘴呼吸,逢人便问,但问完一圈大咖后,最后还是按自己的路数来。
今年秘境百马期间,饱受体重始终下不去困扰的他,听从了好友晓晖总的建议,不吃碳水化合物。任凭每晚席间满桌子的云南美食如何香色诱人,小白哥愣是目不斜视,眼里只有青菜。秘境百马在滇池收官的最后一周,连续几个全马下来,不吃碳水,晚上实在饿得不行了,小白哥也点外卖到酒店,自己就分了几口汤解解馋,而其他的都让同屋的全吃了。
想降下体重,是为了在北马刷一个PB。果然,2018北马,小白哥跑出了3小时24分的成绩,成功跻身北马九星跑者之列。这意味着他又拿下了2019年北马的直通资格。那这北马的九星跑者究竟有多大含金量呢?这么说吧,波马BQ相当于北马的6.5星。
小白哥骨子里习惯于对自己发狠。他承认,第一轮六大满贯是花钱买的名额。但第二圈,就不是了,就是这样发狠刷PB刷出来的。想在跑圈立足,得靠实力,得靠双脚。用钱,在他看来,顶多是一个节约时间的桥梁。
小白哥的跑步功夫,我们在豹哥的秘境百马期间领教过。他跑过777,即7天7大洲跑完7个马拉松,其实,在秘境百马他也刷了一个777,连续一周陪豹哥7个地方跑了7个马拉松。这个777,在他看来,要更难,是高原,而且都是爬升数百米的山地马拉松。而在国内知名跑者汤辉看来,小白哥的过人之处在于,在云南高原以恒定的配速一直巡航下去,浑然不知疲惫。这个功底可不是通过后天刻苦与勤奋就能学得到的。
其实,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,李小白就是中国纺织大学的短跑冠军了。在大学运动会中,22岁的李小白一鸣惊人,摘得了100米、200米、4×100米冠军。参加工作后,他几乎很少跑步了。大家现在如果去网络搜索,小白哥那时照片总是西装革履,白白胖胖的,典型的成功人士模样。
谁也不会想到,在三十几年之后,小白哥会重新开始跑步,而且变成了精瘦精瘦、黝黑发亮,永远一身作训服的跑者李小白,变成了那个喜欢住快捷酒店,蹲在马路边吃大排档,毫无架子的李小白,变成了从不戴跑步手表、却天天醉心于研究各种马拉松技术问题的李小白。
将门之后的家国情怀
据小白哥的好友肖寒介绍,“小白的血统和基因铸就了柔情汉子的家国情怀。今日武汉新天地的‘汉口人家’,很多人只知道是项英故居,不知道是著名的李公馆。历史上李公馆住着李小白的爷爷李石樵,当年李石樵在东楼,邀请正在筹备新四军的项英等人住西楼。李石樵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6期,与叶挺同期同学。北 伐 战争中他们分别在4军和7军。北 伐著名的汀泗桥战役,李石樵部队是叶挺铁军的后援,时任七军二路军参谋长。抗日战争中李石樵所部参加了武汉、宜昌浴血的保卫战。”
“这是小白心里深深的爱国情怀和抗日情怀,难怪他打死也不肯牵着日本姑娘的手跳舞。小白的马拉松永远跑在中国的历史大道上,这就是精神,也是他这一代人抹不去的烙印。”
这就不难理解,他为什么举着国旗跑过世界上一个又一个地方。这是情怀使然,这是使命使然,更是将门之后的天然情结。也不难理解他为什么想去当一个马拉松旅行者,通过双脚丈量全世界,心里却始终惦记着为中国马拉松事业做些什么。
小白哥,当过南宁汽车修理厂的推销员,后来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。分到纺织部,当团委书记,还成为最年轻的处长。后来下海,创建了新丝路这个中国成立最早、规模最大的国际知名模特机构。从底层推销员到国家机关的处长,从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大学生到新丝路董事长,从西装革履到时尚殿堂,小白哥人生经历了太多的重大变迁与起落。曾经沧海难为水。经历过起起落落、看惯了世间繁华,参透了人生,现在的小白哥,选择了“跑向世界,用马拉松平台讲好中国故事”。
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”。马拉松,于李小白是一种解脱,是一种救赎,是一种情怀,是一种力量。他觉得要感恩这项运动,感恩马拉松赛事和马拉松行业的每一位参与者,也感恩自己。马拉松运动让自己,其实也让无数中国跑者,对生命有了全新的理解。